移至主內容

生物地圖操作手冊

 

何謂生物地圖?

透過文獻回顧、專家建議或是分布模擬,劃設出物種的潛在分布範圍。

 

生物地圖如何產生?

生態研究者可以運用文獻與自身的調查經驗與知識,定義生物適合的分布範圍(如海拔或縣市);也可以運用生物對環境因子,例如溫度、氣候、地景等喜好,模擬出生物出現的位置。

 

生物地圖有甚麼作用?

  • 列出個別物種潛在分布範圍
  • 補足觀測紀錄在空間中的空缺

 

生物地圖有那些類型?

  • 專家意見海拔(縣市)分布圖(專家意見):透過生態研究者對文獻的整理與每個物種的理解,定義出物種的海拔以及縣市的分布範圍。
  • SDM(Species Distribution Model,物種分布模型):生態研究者依據會影響物種分布的環境因子,利用統計模式模擬出物種會出現的分布範圍。

 

該如何使用生物地圖?

目前生物地圖提供了3個核心功能:

  1. 檢視物種的潛在分布範圍
  2. 搜尋空間範圍,取得物種名錄
  3. 補足觀測紀錄空缺

 

檢視物種的潛在分布範圍

  • STEP1. 首頁點選找物種

 

  • STEP2. 搜尋物種名稱

​​​​​​​​​​​​​​

 

  • STEP3. 點選「查詢TBN紀錄」

​​​​​​​​​​​​​​

 

  • STEP4. 點選「空間」頁籤,再點選「只顯示生物地圖」

​​​​​​​​​​​​​​​​​​​​​

搜尋空間範圍,取得物種名錄

  • STEP1. 首頁點選找資料

​​​​​​​​​​​​​​

 

  • STEP2. 透過空間範圍選取 

​​​​​​​​​​​​​​

 

  • STEP3. 點選「名錄」頁籤,點選「只顯示生物地圖」,可得到有生物地圖的物種名錄

​​​​​​​​​​​​​​

 

補足觀測紀錄空缺

  • 查詢結果在「空間」以及「名錄」頁籤,皆提供只顯示觀測紀錄、只顯示生物地圖以及包含觀測紀錄與生物地圖的選項。

  • 空間結果比較:搜尋石虎資料

 

  • 名錄結果比較:選取空間範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