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TBN資料下載量累積超過一萬次!

發表日期
作者
倪旻萱、柯智仁
分類
新聞
標籤
資料下載

台灣生物多樣性網絡資料下載量於今日(8/26) 超過一萬次!

我們自2018年起提供觀測資料下載服務;2020年5月起提供名錄下載服務,下載量年年成長,尤其今年僅至8月底,觀測紀錄下載量已超過去年的兩倍。

我們猜測如此規模的使用量成長,可能是因為《公共工程生態檢核注意事項》第七點修訂後,明文規定生態資料蒐集須包含國內既有生態資料庫套疊成果,促成更多人開始使用相關的資料庫,包括TBN。

隨著資料下載、使用量的增加,我們也更常收到關於資料的疑問(如坐標精度詢問)等反饋。透過與更多不同背景的資料使用者討論資料的使用與內容,讓我們開始思考如何讓更廣泛的客群理解TBN所彙整的資料特性,以讓使用者能夠更合適的解讀資料所傳遞的訊息。

TBN是個彙整各方開放資料、提供交叉查詢的平台,除了來自特生內部的資料以外,更多的是其他政府機關、學術機構,以及民間組織的資料。其中更有龐大比例來自公民科學(高達七成以上)。

依照這樣的資料來源現況,TBN的資料會包括以下特性:

  • 人到得了的地方才有資料
  • 有明星物種的地方資料特別多!
  • 但日常較易抵達、較常見的物種又不一定會被記錄下來
  • 以及很重要的:網站上呈現的是生物的「出現紀錄」,沒有紀錄的地方並不代表沒有物種

而要如何在這樣的資料特性下的合適的使用資料,我們推薦大家閱讀上一篇文章:【分享】資料特性及使用注意事項心得

此外,我們也持續規劃與推動以其他類型的資料來彌補既有出現紀錄資料的分布不均與空缺問題。目前我們正在作的一個嘗試,就是開始在TBN上納入以統計模式或專家意見建立的生物分布範圍圖資型資料,我們稱為「生物地圖」。歡迎大家參考生物地圖操作手冊,試著用用看這類型的資料,有相關回饋與建議都很歡迎跟我們說喔!

感謝各位TBN的使用者及關注生物多樣性的人們讓我們達到10000次資料下載的里程碑!也邀請大家繼續多多支持開放資料喔!

 

延伸閱讀:

  1. 資料特性及使用注意事項心得
  2. 生物地圖操作手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