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一千零一格道路可及秘境尚待探索,邀請大家一同完成最後2里路!

發表日期
作者
倪旻萱、TBN團隊
分類
新聞
標籤
一千零一格一筆生物分布資料填空計畫
data gap
資料空缺
公民科學

台灣生物多樣性網絡(TBN)彙整各方調查人員、政府或私人單位,還有近10多年公民科學家努力蒐集的資料,累績開放的生物資料筆數已超過1700萬筆,並且在臺灣陸地的空間覆蓋度已達到近八成,成果斐然!同時,我們也發現地圖上還有一些資料空缺...邀請大家和我們一起看臺灣這些年來的成長及生物資料現況,並且一起回報上傳野生動植物資料,達成道路可及區域的最後「2里」路! 
 

台灣野生動植物資料覆蓋陸域面積的成長

我們的資料分析師們將網站上的1700多萬筆資料放到地圖上,並加上時間軸,發現自2000年起,資料覆蓋的陸地面積約為35%,成長至2022年,已達78%,20多年來成長超過兩倍。

(製圖:陳佑真、俞佑錚、吳俊毅)

 

沒有資料的地方可以怎麼做?

而剩下的22%未有資料覆蓋的空缺面積,該怎麼填補?除了中央山脈較難抵達的地方,需要登山健行、研究調查團隊申請採集進行填補以外,團隊將空缺的網格圖套疊上台灣的道路圖,發現陸域面積中,有2%的空缺面積,共1001格,是道路可及的,因此我們發起《一千零一格一筆生物分布資料填空計畫》,將目標放在完成這最後「2里」路上!

除了網站系統的圖面外,我們同時製作了Google地圖,邀請所有有興趣的人一同參與,挑選TBN網站中你有興趣的公民科學計畫,如:TBN的公民科學計畫─台灣爬行類回報臺灣蛛式會社台灣維管束植物調查及物候觀察全面網螺調查計畫獺足金門,以及iNaturalist、eBird...等,接著到這些沒有野生動植物資料的「秘境」探訪、拍下你偶遇的生物照片、上傳資料,同時追蹤我們的資料空缺圖台,看看空缺填補的進度、檢查空缺是否成功被自己的資料填補。

 

搭配資料現況的進階挑戰

除了資料的陸域覆蓋面積,團隊也探索了資料中不同類群紀錄數量的佔比,發現類群間有極大的紀錄數量差異。像是大家比較容易發現、喜愛觀察的陸域脊椎動物,如鳥類與哺乳類等,就佔了整體資料71%。但比較不容易觀察與記錄的水域生物,如魚類與水棲昆蟲等,僅佔整體資料的5%。若行有餘力,也可以選擇魚類、水棲昆蟲等類群進行上傳,幫助平衡這樣的類群紀錄偏差喔!

(製圖:陳佑真、吳俊毅)

 

特生中心及TBN團隊邀請對記錄野生動植物有興趣的大家一同探訪一千零一個資料空缺「秘境」,一同完成最後「2里」路!

TBN團隊於本月10/5日於農委會舉行記者會分享此次資料探索的成果。圖中由左至右為TBN團隊之內容經理 陳佑真、TBN平台經理 倪旻萱、TBN計畫主持人 柯智仁助理研究員、特生中心 鄭錫奇主任秘書、特生中心 楊嘉棟主任、特生中心經營管理組 何東輯組長、TBN資料分析師 吳俊毅、TBN植物資料管理員暨資料分析師 俞佑錚、TBN計畫主持人 張慧玲助理研究員。